截至
但在不良“双降”进行时背后,上述四大行的非正常类贷款(贷款五级分类的后四类贷款)在2009年均出现异动。其中,上年末工行的关注类贷款、损失类贷款,中行内地业务的次级类、损失类贷款,建行可疑类贷款,以及交行的关注类、次级类贷款等,均比当年6月末或上年末出现增加。
对此,安信证券分析师高源在工行年报点评中指出,“我们需要对此资产质量的变化趋势高度警惕”。而多位银行业人士透露,早在今年初,监管层就警示商业银行,要防范本轮信贷激增所导致的不良贷款隐患暴露的问题,并特别强调要关注“关注类”贷款。
非正常类贷款异动
今年1月份,监管层已注意到部分银行关注类贷款上升的现象。如今陆续发布的银行年报验证了这一判断。
2009年,工行不良贷款余额下降160.15 亿元,不良贷款率下降0.75 个百分点,降至1.54%,已连续第十个年头实现不良贷款“双降”。
高源表示,2009年工行新生成不良贷款508亿元,清收669亿元不良贷款(其中,39%由于企业基本面转好,现金清收41%,呆账核销17%,其余2%-3%是以物抵债),不良贷款绝对额比年初减少了160亿元。
但高源发现,2009年末工行关注类和损失类贷款余额较上半年出现上升。其中,关注类贷款增加362亿元,损失类贷款增加39.5亿元。此前发布年报的中行、华夏银行(12.68,-0.10,-0.78%)也出现个别非正常类贷款轻微恶化。
中行年报显示,截至2009年末,中行内地业务的次级类、损失类贷款余额分别较上半年末上升21.21亿元和11.06 亿元。同时,中行的不良生成率也由2009年上半年的-0.23%,升至下半年的0.27%;“中国银行(4.32,-0.05,-1.14%)过去两年的信贷政策十分激进,这对其资产质量的影响值得关注。”安信证券表示。
2009年末,建行的不良贷款率已大幅降至1.50%,当年新发生不良贷款262 亿元,处置340 亿元后,不良贷款减少117亿元。国信证券分析师指出,在加回核销的影响后,其不良余额是双升的,全年的不良净形成率为0.12%,考虑到2008 年也仅为0.22%,建行的资产质量控制处于较好水平。
不过,建行去年可疑类贷款增加28亿元,其中上半年增加17亿元,下半年继续增加11亿元。
目前,交行不良贷款率处于四家大型上市银行的最低水平,2009年末为1.36%,但可疑类、损失类贷款分别较上年末增加4亿元和4.8亿元。
防止不良反弹
虽然不良“双降”已成为一种“惯性”,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券商分析师称,上市银行不良贷款规模已被压降到一个低位,未来的不良贷款可能会呈现“
多位银行业人士均认为,2009年的信贷激增对未来的不良反弹形成较大压力。因为除2009年的天量信贷外,改革开放以来还曾有过三次信贷扩张期,分别是1990-1993年、1997年-1998年、2003-2004年,而这三次之后,均出现了不良贷款的反弹。
历史是否会重演?银行业人士称,今年初,监管层已就加强信贷管理一事对商业银行提出多项要求。其中之一是关注“关注类”贷款,要求银行将资产保全的触角前移,一些向下迁徙概率较大的关注类贷款,要从源头上提前介入。
不过,在四大行的年报业绩发布会上,各行管理层均对管控信贷风险和保持较低的信贷成本充满信心。
工行目前对公贷款抵押品价值3.96 万亿元,是对应贷款额的2.66 倍。如此高的抵押率,令工行管理层对未来贷款风险的抵补能力充满信心。
建行管理层认为,如果宏观经济保持稳定,信用成本可以维持在50个基点的较低水平。而2009年建行有意提高了对违约损失率等参数的估计,抬高了信用成本。
中行管理层则表示,2010年将建立矩阵投放计划,力争在不良发生之前先进行清理,以此降低风险,并力争将信贷成本控制在2009年较低的水平上(集团口径信贷成本0.38%,境内业务信贷成本0.44%)。
目前市场最为担忧的是去年向政府融资平台发放的大量信贷。上述四大行披露的数据显示,如果不考虑口径的差异,2009年末工、建、中三大行政府融资平台贷款的余额分别是7200亿元、6463亿元、4243亿元,当年增量分别为4500亿元、2679亿元和2700亿元,不良率分别为0.03%、0.14%和0.07%。
中金公司研究报告显示,如果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中不良贷款比率为2.5%、关注类贷款比例为7.5%,那么银行业拨备损失约为2500亿。如果风险逐渐体现,银行可以在实际风险暴露之前,用拨备前利润和现有贷款损失准备金逐渐消化。因此,2500亿只相当于2010-2012年三年净利润的7%左右。
该报告还指出,此类损失在银行间存在不均衡性,上市银行县级平台贷款占比相对较少,而且主要集中在发达地区,风险程度要小于地方性金融机构和政策性银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