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上办公·设为首页·加入收藏
电话:0991-6671041
传真:0991-6671047
地址:新疆·乌鲁木齐市长春南路588号苏杭明珠花园小区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新闻中心 >> 企业动态 >> 正文
小额贷款公司仍盼政策松绑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中国金融改革发展提出了八项部署。其中第一条就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多优质金融服务”。具体内容包括扩大服务覆盖面,加大对薄弱领域的金融支持,特别是解决农村金融服务的不足、小微企业融资难等问题。

  小额贷款公司作为新兴的融资渠道,其服务重点恰恰是三农和小微企业。在去年以来的信贷紧缩条件下,小额贷款公司如鱼得水,成为小微企业的另一条融资渠道。不过,作为准金融机构,小额贷款公司从设立到运营,每个环节都面临着政策束缚。可以说,政策的松绑与小额贷款公司的创新突破,将成为今年小贷行业的最大看点。

  松绑先从股东开始

  其他行业或许想象不到,小额贷款公司的股东面临着“持股比例”的限制。不过,这一政策瓶颈正在逐步打破。

  去年以来,企业“缺钱”,小贷公司业务量大增,可贷资金很快就捉襟见肘。政策规定,小贷公司不能吸收存款。当自有资金放贷完毕,就面临“无米下锅”的尴尬,增资扩股成为小贷公司的不二选择。不过,小贷公司的股权结构分散,至少有9个股东,统一步伐增资扩股并非易事。

  在最早的政策中,2008 《关于本市开展小额贷款公司试点工作实施办法》指出:小额贷款公司“单个主要发起人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不得超过20%,其他单个股东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不得超过10%”。这意味着小贷公司几乎都有9个以上的股东。所幸,在2年后推出的《关于促进本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若干意见(修订版)》中,对大股东有所放宽:“单个主要发起人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原则上不得超过30%,两个主要发起人及其关联方合计持股原则上各不得超过20%。”

  政策松绑很快产生了效应,去年长宁东虹桥小额贷款公司一口气将注册资本从1亿元扩大至5亿元,增幅达400%,成为上海最大的小贷公司。其主发起人快鹿投资集团的持股比例实现突破,从增资扩股前的20%提升为30%,打破了原有政策束缚。稍早之前,青浦、金山和闵行的3家小贷公司以及张江小贷公司也进行了增资扩股。

  增资扩股让小贷公司资金充足,业务量迅速放大。据东虹桥小贷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在增资扩股完成后的6个月内,东虹桥已实现主营业务收入约8000万元,实现净利润约4600万元。公司去年主营业务收入突破1亿元人民币大关,成为沪上首家跨入“亿元俱乐部”的小额贷款企业。

  不过,大股东及关联方持股“原则上”不超过30%,远非政策的终点。据业内知情人士透露,有小额贷款公司已经突破了这一限制。去年9月开业的上海杨浦华东小额贷款股份有限公司,其大股东持股比例为30%,关联方持股比例为5%,两者总和为35%。不仅如此,目前正在审批过程中的某小额贷款公司,其单个发起股东及其关联方持股比例更高。

  据该人士透露,虽然现行政策规定了“30%”这一持股上限,但今后有望进一步放宽,持股比例上限有望达到50%。到那时,股东得到进一步松绑,小贷公司股权分散带来的治理难题也有望进一步突破。

  跨区经营不断突破

  小贷行业所期盼的另一项突破,就是跨区经营。一批进行了增资扩股的小贷公司,在资金量充足的情况下,开始觉得“吃不饱”,希望迅速提升业务量。

  去年4月,上海奉贤绿地小贷公司首家获批在卢湾区(现黄浦区)开设分公司,进行跨区试点运营。不久前,上海长宁东虹桥小贷公司走出写字楼,临街开设本市首家小微企业信贷服务窗口。受此启发,其他小额贷款公司也有跨区经营的意愿。

  对此,业内人士表示,小贷公司作为资金提供方,需要通过网点与资金需求方对接。但任何一个网点,都存在服务半径的问题。所以各大银行才会开设那么多的网点,并且争夺优质地段。政策对小贷公司开设网点总体是鼓励支持的。《关于促进本市小额贷款公司发展的若干意见(修订版)》提出:“根据业务发展需要,探索小额贷款公司在注册地所在区(县)范围内设点服务。对运行良好、资本雄厚、成效显著、确有业务发展需要的小额贷款公司,研究开展跨区域经营试点。”

  上海柏年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邱进前表示,相关文件是鼓励跨区经营的,但分支机构的设立条件、程序都没有具体规定。以上海奉贤绿地小贷公司跨区经营为例,肯定要经过相关政府部门的同意,并须经过工商注册。如果在本区经营,也需要对网点性质进行界定。

  中国小额贷款联盟副会长、东虹桥小贷公司发起人快鹿集团董事局主席施建祥表示:小贷公司设立网点,有其客观需要。小微企业的融资需求大多需求急、额度分散、期限短、周转快。然而,几乎所有的小额贷款公司都在写字楼内办公,缺乏直接的窗口和通道,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供需双方的对接,使得一些企业求贷无路,或转向其他融资方式。设立临街门店后,小贷公司从后台走向了前台,既能全面展示自身提供的服务,又能增加与小微企业面对面交流,让更多有资金需求的企业和个人了解到小贷公司这一新途径。

  据了解,为了突出服务小微企业的目的,东虹桥小贷窗口推出了一整套特色服务,如首期推出3000万元专项资金,6个短、平、快业务品种,包括大学生创业、助学、助残就业、再就业、高新技术企业创新研发和个体工商户经营等。

  身份尴尬如何破局

  小贷公司因其准金融机构的尴尬身份,一直游离于现有的监管体系之外,缺乏专业系统的监管和业务指导,不能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风险,也不利于小额贷款公司业务的拓展。因此,小贷公司最盼望的松绑在于身份的认可。

  例如,目前,上海无抵押贷款尚不能纳入央行的征信系统,对借款人的信用审查主要是通过客户介绍、分析借款人提供的资料、实地考察等方式来进行,无法从正规渠道对客户的身份和信贷信息进行有效甄别。一方面,在贷款发放前无法像商业银行一样通过征信系统查询企业和个人征信情况,加大了对客户信用审查的难度;另一方面,贷款客户还款信息不能被录入人民银行信贷登记管理系统,无法对借款人信用形成约束,也加大了违约风险。

  由于身份不“正统”,许多适用于金融机构的、对小贷公司未来发展有利的措施无法得以应用。如小额贷款公司向各银行转让信贷资产业务就无法开展。专家建议,在政策层面、监管层面风险可控的前提下,银监会、人民银行可以考虑许可小贷公司的这些业务,包括票据变现等金融工具创新。还有,资本充足率要求,放宽和取消利率限制等方面,也应当有所突破。另有专家提议,可以将小额贷款公司转成金融公司,因为没有金融公司牌照,在资产管理运作上会存在较大困难。行业规范建设方面,如何更好地利用风险准备基金等问题的解决,也需要出台相应的法规。

  基于同样的限制,许多给予金融机构的优惠政策,小贷公司也无法享受。这对不少小贷公司的积极性是一种挫伤。例如,工信部等对担保机构从事小微企业融资有一定的补偿措施,而上海对于小贷公司从事此类业务领域尚无说法。某小贷公司负责人直言,这与银行当初“垒大户”效应是一样的,银行尚有行政引导,而作为市场化的产物,小贷公司在无任何引导条件下,自然会选择客户群体中的大户,而这与小贷公司设立的初衷有差异。

  据市金融办地方金融管理处统计,本市已有73家小贷公司获批设立。截至201110月,66家小贷公司开业,注册资本总额74.45亿元,累计放贷18272360.56亿元,贷款余额5024101.06亿元。其中,面向“三农”贷款余额18.43亿元,面向小企业贷款余额47.98亿元,两者合计占比65.71%。本市小贷公司累计向2499家小微企业放贷118.92亿元。截至201111月,本市新增批筹的15家小贷公司,新增累计放贷款达183.00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06.06%

  上海小贷公司协会某成员单位负责人坦言,目前上海小贷公司的发展经过3年试点,业务模式已经基本成熟,是到了该好好总结的时候了。身份是个老问题,但又不得不解决,越拖衍生出的问题越多。上海可以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地方立法来确认小贷公司的地位。